建筑業企業擴大業務范圍的兩大手段,一是資質升級,二是資質增項。資質升級是擴大企業在某一領域承接業務的規模,資質增項可以讓建筑企業有更多的業務選擇,在多領域投標,承接更多的工程,帶來更多的項目收益。所以企業為了承接更大規模的項目,就必須要辦理資質升級或增項。
很多建筑企業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但由于申報資料有“硬傷”,常常遇到房建部審查不通過的情況。 公示時審查意見常被告知“綜合指標不達標、人員不達標、業績不達標、不符合申請條件”等。
那么審查不達標、不符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綜合指標方面
綜合指標不達標:綜合資料卷材料不全,如未提供營業執照、未提供資質證書副本及變更頁,未提供建筑業統計報表,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未提供安全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過期或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合格等;
注冊資本金、凈資產不達標:注冊資本金與實收資本不一致;企業在本年度增加注冊資本金和所有者權益,上年度報表無法體現,未提供驗資報告及增資后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機械設備不達標:數量、種類不足,未提供有效的權屬證明;
工程結算收入不達標:包括工程以外的其他業務收入;申請多項資質的,未取各類別標準中最高值。
二、人員指標方面
有職稱人員不達標:人員資料卷中有職稱人員身份證復印模糊、無法辨認,或過有效期;有職稱人員職稱證不是國家有關職稱部門頒發;退休人員超過15%的比例。
注冊建造師不達標:注冊企業與申報企業名稱不符;調動單位未附變更頁;一人兩證,既是建造師,又是造價工程師或監理工程師,并分別注冊在兩個企業。

技術負責人不達標:總工為退休人員,職稱專業不符合所申請主項資質要求。
人員社會保險證明不符合要求:提供社會保險證明及社保繳款收據的材料不全;社保證明缺少相關內容及社會保險機構印章。
三、業績指標方面
1、代表工程業績不達標
(1)工程業績卷材料不全:缺少主要工程量清單、工程結算書、施工圖紙或設計文件等反映考核指標資料。
(2)工程類別不正確:如用房建業績申報市政資質,供水廠、污水處理廠水工構筑物或管道以外的辦公樓不能作為給排水業績;如用鋼結構業績申報房建、市政資質,輕鋼結構、網架結構的跨度業績不能作為房屋建筑跨度業績;為城市橋梁配套生產的焊接鋼梁產品不能作為橋梁業績。

(3)代表業績超過考核期:“近5年”自申報年度起逆推5年,如申報年度為2010年,“近5年”業績年限從2005年1月1日算起。
(4)代表工程業績未竣工驗收的。
(5)一項工程業績同時滿足多項技術指標的,只能作為一項指標考核。
(6)業績要求的“×項中的×項”必須分別滿足,不能相互替代。
2、超出資質承包范圍業績無效
(1)在未取得某項資質前,已承接的工程;
(2)超出資質標準所規定的某項某等級承包工程范圍的工程;
(3)企業施工資質證書上已被限定類別的工程;
(4)在取消資質升級年限后,企業申報的業績應是在取得相應等級資質后所承的工程且符合正常施工工期。
四、申請條件方面
1、企業違法違規或出現重大安全質量事故不予受理。
2、材料弄虛作假。
3、初審部門否決。
4、申請增項高于主項。
5、企業主項資質為施工總承包,申請增項專業承包不得超過企業主項資質為專業承包,不得增項施工總承包。
6、越級申請。
7、改制分立:企業分立、合并、重組是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形式之一,改制分立方案要體現企業產權的變動以及相應人員、設備、業績的分割或合并。企業僅僅進行更名或新設、單純分出部分工程業績、分出或調入部分人員等,不能視為企業分立合并、改制重組。
在建筑行業,資質就是敲門磚。資質等級不同,能承接的工程也不同。資質等級越高,可承接工程范圍越大,相應的承接工程就會增多。企業要想獲得更多合作機會,承包更多的項目,就要做好每一項工作,確保申報資料沒有問題,能夠順利進行建筑資質升級或增項。